來源:海峽導報 2009-02-20 16:33:06
名師點評:隔代教養(yǎng)導致親子疏離
這是一個典型的由于隔代代養(yǎng)所導致的親子溝通障礙的案例。小英出生不久就被送離父母身邊,跟隨外婆長大,表面上看,沈女士夫婦是減輕了壓力,卻因此而錯失了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聯(lián)系和感情的關鍵期。在小英回家后,沈女士夫婦又沒有考慮到她對家庭的“陌生與疏離感”,給予應該“補償”的特別照顧與關愛,而是一味地堅持對三個孩子“一視同仁”,隔代教育與父母教育方式、態(tài)度的巨大差異,讓小英的心再次失衡,產(chǎn)生“不公平、不被接納”的感覺。
小英四年級的兩次重讀、兩次轉學,卻沒有人征求她本人的意見、考慮她的感受,使得小英感覺“不被尊重”,對父母、對家庭產(chǎn)生怨懟。由于父母說話方式的強制、教育態(tài)度的生硬、教育方法的粗暴,加上青春期閉鎖性特點,小英更渴望與同齡人交往,但是與同班同學年齡上的差距,又使得小英內(nèi)心里有種自卑,不敢與同齡人交流,進而感覺被排斥在班級之外,更增添了小英的壓力和孤獨感。
外婆離世的打擊,使得家庭的陌生、班級的排斥變得無法忍受,也使得來自網(wǎng)友的“關心”變得充滿了吸引力,小英找到了久違了的“被人疼、被人呵護”的感覺,這種感覺使得小英毫不留戀地“拋棄”了家庭,逃出媽媽的手掌心去追求關心與呵護——— 毫無征兆地離家出走了。
專家建議:父母不要錯過孩子成長
每對父母都有參與孩子成長的神圣職責和幸福使命,即便雙職工家庭,確實無法獨立照顧孩子,也只能請祖父母協(xié)助自己來養(yǎng)育孩子。如若因為工作、貪圖輕松而將孩子完全推給祖父母代養(yǎng),則很容易如小英的父母一樣,被隔絕在孩子的心門以外,也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貼近孩子。
隔代教育應與父母教育一致,由于成長背景和對待孩子心態(tài)的不同,導致祖父母易對孩子一味寬容和溺愛,父母教育與隔代教育往往出現(xiàn)較大差異,這種差異很容易讓孩子鉆空子,出現(xiàn)是非標準不清的狀況,或者使孩子出現(xiàn)與父母疏離、難于管教的問題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以及滿足孩子心態(tài)成熟的需要,父母應由替孩子決定過渡到協(xié)助孩子決定、最終培養(yǎng)孩子自主決定他自己的事情。要想讓孩子將來有能力做決定,父母就不應按自己的意愿為孩子決定,要先學會尊重和傾聽,幫助孩子分析各種情況的利與弊,引導孩子作出最有利的選擇。
良好的親子關系絕非一朝一夕養(yǎng)成,更不是因為有血緣關系而必然穩(wěn)固,它其實非常的脆弱,辱罵、批評、冷漠、不理解等等不良的溝通很容易削弱它,欣賞、認同、接納、理解等等則能加深它。
親子溝通不應只限于學習,而是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,應是發(fā)生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,不能等到發(fā)現(xiàn)問題時才想彌補,那時往往事倍功半。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