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網絡資源 作者:中考網編輯 2025-09-03 13:01:57
作文九:《AI時代,別丟了“實踐”的能力》
尊敬的老師、親愛的同學們:
大家好!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《AI時代,別丟了“實踐”的能力》。
AI能模擬物理實驗的過程,能生成手工制作的教程,能分析實驗數(shù)據(jù)的結果——但AI永遠不能替代我們親手操作的實踐。就像“雜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所說:“電腦里長不出水稻,只有田地里才能長出水稻。”在AI時代,我們更要重視實踐能力,因為實踐不僅是檢驗知識的標準,更是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新能力的關鍵。
別丟了實踐能力,要“親手做”,才能真正懂。AI能模擬“水的電解”實驗,展示電極上產生氫氣和氧氣的過程,但只有我們親手連接電路、倒入電解液、觀察氣泡,才能真正理解“電解”的原理,才能注意到“電極插入的深度會影響反應速度”這樣的細節(jié)。“中國航天科學家”孫家棟在研制衛(wèi)星時,不僅看設計圖紙,還經常到車間親手參與組裝,他說:“親手做過,才知道哪里可能出問題。”我們在學習中也是如此:學了生物“植物光合作用”,就親手種一盆植物,觀察它在不同光照下的生長;學了數(shù)學“測量”,就用尺子測量教室的尺寸,計算面積和體積。這些實踐,能讓書本上的知識變成我們自己的能力。
別丟了實踐能力,要“敢嘗試”,才能有創(chuàng)新。AI能生成很多手工制作的方案,但只有我們親手嘗試,才可能發(fā)現(xiàn)“用廢舊紙箱做收納盒時,加個隔層更實用”“用塑料瓶做花盆時,鉆幾個小孔能防爛根”。“諾貝爾生理學或醫(yī)學獎”得主屠呦呦在研制青蒿素時,沒有依賴現(xiàn)成的方法,而是不斷嘗試不同的提取方式,才最終成功。我們在學習中,也要敢實踐、敢嘗試:用AI生成作文提綱后,嘗試用自己的經歷填充內容,讓作文更有個性;用AI分析數(shù)學題思路后,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題,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新思維。如果只依賴AI的結果,不親手實踐,我們永遠不會有自己的創(chuàng)新發(fā)現(xiàn)。
反觀當下,有些同學覺得“有AI模擬就夠了,不用親手做”,結果學了物理不會接電路,學了生物不會做實驗,這就是丟了實踐能力的后果。同學們,AI是實踐的“輔助”,不是實踐的“替代”。讓我們在AI時代重視實踐,多動手、敢嘗試,讓實踐成為連接知識與能力的橋梁,在實踐中收獲真正的成長!
我的演講完畢,謝謝大家!
編輯推薦: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