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網絡資源 作者:中考網編輯 2025-09-03 13:04:13
作文十九:《AI時代,學習要“葆有好奇心”》
尊敬的老師、親愛的同學們:
大家好!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《AI時代,學習要“葆有好奇心”》。
AI能回答我們的疑問,能解釋復雜的原理,能展示未知的世界——但AI不能代替我們“產生疑問”,不能復刻我們對世界的“好奇心”。就像“中國航天之父”錢學森所說:“好奇心是學習的起點,是創新的源泉。”在AI時代,我們更要葆有好奇心,因為好奇心能讓我們主動探索、主動思考,而不是被動接收AI推送的知識。
葆有好奇心,能讓我們“主動提問”。AI能回答“什么是黑洞”,但只有好奇心能讓我們追問“黑洞是怎么形成的”“黑洞里面是什么樣子”“人類能靠近黑洞嗎”。這些主動提出的問題,能讓我們的學習更有深度,而不是停留在“知道答案”的淺層。“諾貝爾物理學獎”得主楊振寧,小時候對“為什么蘋果會落地”充滿好奇,這份好奇心驅動他不斷探索物理知識,最終在粒子物理領域取得重大成就。我們在學習中也是如此:學了生物“光合作用”,就好奇“沒有陽光,植物能存活嗎”;學了化學“燃燒”,就好奇“為什么有些物質能燃燒,有些不能”。帶著這些好奇提問,再用AI輔助尋找答案,學習會變得更主動、更有趣。
葆有好奇心,能讓我們“主動探索”。AI能展示“絲綢之路的路線”,但只有好奇心能讓我們主動探索“絲綢之路上交換了哪些商品”“不同文化在絲綢之路上如何融合”“絲綢之路對現代‘一帶一路’有什么啟示”。這種主動探索,能讓我們跳出課本的局限,接觸更廣闊的知識世界。“敦煌女兒”樊錦詩,年輕時對“莫高窟壁畫背后的故事”充滿好奇,這份好奇心讓她主動前往大漠,探索文物保護的方法,最終守護了千年敦煌。我們在學習中,也可以帶著好奇心主動探索:用AI搜索“古代四大發明的演變”,了解它們對世界的影響;用AI觀看“深海生物的視頻”,探索海洋生態的奧秘。這些主動探索,能讓學習不再是“被動任務”,而是“有趣的冒險”。
反觀當下,有些同學依賴AI的“標準答案”,失去了好奇心——遇到不懂的知識,直接找AI要答案,不再追問“為什么”;看到新鮮的事物,只看AI的介紹,不再想“親自了解”。這樣的學習,會慢慢失去樂趣和動力。同學們,AI能幫我們解答疑問,但不能幫我們產生好奇;能幫我們展示世界,但不能幫我們探索世界。
讓我們在AI時代葆有好奇心,主動提問、主動探索,讓好奇心成為學習的“發動機”,驅動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主動航行,收獲更有意義的成長!
我的演講完畢,謝謝大家!
編輯推薦: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